來源:汽車金融大全APP
作者:劉健
自2019年10月起,先后有多人因“零首付”購車,造成車不見蹤跡,人卻莫名背上了高達數萬元的貸款。無獨有偶,廣西某一以履約險模式展業的SP朋友,近期也遇到了大量零首付模式的騙貸逾期。
記得做SP時,在一次奇瑞徽銀組織的“反欺詐”培訓中,培訓師講到:在很多車貸欺詐案例中,往往都是按照30%首付(那時候還是最低首付30%)、兩證一卡來辦理的。后來進入靠譜金服,有一次去內蒙為SP做培訓,恰好之前看到內蒙當地因零首付而欺詐的報道,于是就和SP聊起了這一話題。SP聽到先是苦笑,后來告訴我“要和4S店零利息、低利息競爭,零首付是手段,也是不得已為之”。經銷商為了多賣車、多獲得金融收益,本能上更加傾向于能夠做零首付,而在汽車金融價值鏈上,不掌握客戶的SP對經銷商往往是沒有話語權的,這往往也是零首付不能從根本上杜絕的原因。零首付不是必然產生欺詐風險,但是欺詐風險中間往往穿插著“零首付”。
2.零首付欺詐案例分類
原則 | 內容 |
三見四真 | 三見:見人、見車、見需求 四真:真首付、真發票、真抵押、真面簽 |
根據汽車金融行業常說的“三見四真”原則,作為“四真”原則之首的便是“真首付”,大部分汽車金融機構在首付環節做出了明確要求:比如提供首付款憑證(收據、POS機刷卡單、銀行轉賬憑證、微信或支付寶轉賬憑證等等);同時,也對零首付購車的風險進行了提示,并要求客戶簽署風險告知函,等等。

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于車貸騙貸的巨大利潤空間,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為之鋌而走險:部分具備真實購車需求的消費者,被騙子公司的低首付、低價格所吸引,因貪圖小便宜,最終車財兩空;當然,也有很多騙子公司,甚至多方招募“背賬人”,許之以1-2萬元/輛的“高額工資”,而很多人或見利忘“險”而踏上不歸之路。個人認為,零首付欺詐大體可以分為第三方欺詐、龐氏騙局、車商&代理商主動參與騙貸等3類:
序號 | 類別 | 典型案例 |
1 | 第三方欺詐:招募背賬人 | 深圳龍崗欺詐案 |
2 | 龐氏騙局:積分返現、傳銷 | 廣東云聯惠案、棗莊圣鋒案 |
3 | 車商&代理商:主動參與騙貸 | 車商:河南酷炫廣告車案、太原幽幽幽案 代理商:某融資租賃丹東代理商欺詐案 |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至少從2015年起,零首付欺詐案例一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變化面目出現,大江南北均不鮮見,從來沒有從汽車金融市場退出過,而其背后,無外乎一個“貪”字。控制零首付、防范欺詐風險,需要資金方、SP或經銷商的上下通力合作。SP或經銷商是防范欺詐風險的重要環節(反欺詐首先是個“良心活”),SP或經銷商通過“望聞問切”方法,對于問題客戶,或多或少還是能發現蛛絲馬跡。所謂“望”,可以說是“以貌取人”,從客戶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一般是可以推測其身份和收入水平,進而推斷其是否具備還款能力、購車意圖是否自用,這種方式,對于防范一些高檔車欺詐更為有效(在華東某三四線城市,便有某普通中學教師購買凱迪拉克高檔車的案例,顯然,車輛與客戶身份并不十分匹配);所謂“聞”,是聽客戶口音,在國內很多中小城市,人員流動并不充分,購車客戶以本地車主為主,而以欺詐為目的的騙貸案,史上從來不乏招募外來客戶包裝騙貸的先例,有些甚至是打著“飛的”來參與騙貸;所謂“問”,是了解客戶購車的真實意圖,一定是盡可能在單獨面對申請人的環境下,了解客戶的購車需求,以往,經常有“廣告車”、“積分返現”等經典騙貸案例,客戶買車的目的,往往是通過購車獲得所謂的補貼,可以說是“功夫在詩外”;所謂“切”,是切中命門,盡可能多聯系到客戶的直系親屬(現在很多汽車金融機構,已經要求擔保人必須為直系親屬、緊急聯系人至少一人為直系親屬),父母、子女、配偶,因為直系親屬最能掌握真實的購車動機,同時,一單出現客戶逾期,也可以增加催收的方向。對于SP、經銷商而言,借助自身、資金方、第三方咨詢公司,來提升反欺詐能力在內的綜合管理能力很重要。同時,更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如果對零首付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態度,或許,能夠在短期內增加收益;但是會損害自己在業內的口碑,損害自己的長期利益;主動參與造假者,甚至會觸犯刑律。于資金方而言,我認為主要從產品開發、流程優化與渠道管理3個方面來加強反欺詐。產品開發方面,或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很多資金方選擇不斷降低首付、允許車輛評估價上浮,在降低準入門檻的同時,也為欺詐者提供了可乘之機,所以,資金方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邏輯;流程優化方面,已經有汽車金融機構在面簽環節引入微表情識別來降低欺詐率(如長安汽車金融自主開發“長金慧眼”智能面簽系統,利用自主研發的微表情、微動作識別算法,實現“人臉測謊”),這至少是反欺詐流程改善的一個方向;渠道管理方面,要對SP進行全面的分級管理,把資產質量、欺詐作為參考依據之一,實施動態管理,同時,要夯實區域經理崗位職責與考核方案,店面指導、培訓工作中,除產品、營銷內容之外,要導入反欺詐措施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