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孫論車
可能是汽車行業太有魅力,讓人割舍不了!最近有兩位曾一度離開汽車行業的朋友,陸續來電問我有關投資的事宜:其中一位想收一家汽車快修店,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他一個哥們的店撐不下去了,想“割肉”轉讓,原來的房東也不再加收一分錢房租;另一位想申請投資興建一個某自主品牌的4S店,這個品牌過去兩年在新領導的全力推動下,銷量大增,現在開它的店還得參與競爭。
我給他們建議說:如果你們確實對汽車行業有感情、還想在這個行業做點事的話,實體4S店就不要再投資了,回頭去買點上汽集團(600104)的股票吧!
為此,我特地給陳述了四條理由:
一、中國汽車銷量現在已下滑接近谷底。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本在下滑的中國汽車市場又向下推了一把,預計全年銷量將下滑15%以上,在2100-2200萬輛之間。明后年還有沒有可能在這個量上繼續下滑?也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概率較低,即使再下滑,也下不去多少。從長遠看,未來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在2000至3000萬輛之間運行,所以從整個市場來看,現在是一個低位。
二、在汽車產業鏈中,主機廠仍將在金字塔的“塔尖”。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肯定是圍繞主機廠轉,規則仍由它定。經銷商不賺錢,廠家仍可能賺錢;經銷商賺小錢,廠家就會賺大錢,這個游戲規則短期內改變不了。所以,投資下游的4S店不如投資主機廠。
三、 上汽集團仍將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絕對主角。上汽集團旗下有上汽大眾(大眾、斯柯達)、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上汽乘用車(榮威、MG)、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寶駿)、上汽大通、南京依維柯、上汽依維柯紅巖、上海申沃等眾多廠家,中國每年銷售的四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上汽集團生產的。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還有兩個空間:一個是消費升級。上汽集團過去最大的缺陷是豪華品牌太少,但據說現在又多了一個上汽奧迪,另一個是海外市場,上汽通用五菱、上汽MG都已經在東南亞市場開疆拓土。在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上汽投入也是最大的,技術路線也是最全的,基礎也是最扎實的,其轉型不是靠融來的錢,而且靠自己“造血“的錢支持。因此,我認為這一輪淘汰賽后,上汽集團市場份額不會減少,而會逐步增加。
四、上汽集團目前的股價處于低位。現在股價只有凈資產的八五折左右,也就是說,你平常與上海國資委談入股,即使讓你入,這個價格也是絕對拿不下來的。正是由于新冠疫情,所以才有今天這個機會。
而你如果投資一個4S店,好的話一般三年下來盈虧才會持平。而且只是賬面盈利。如果你買股票,流動性就強多了,隨時可以套現走人!
聽完我這四個理由,兩位朋友覺得我講的很有道理。至于他們后來買沒買上汽集團的股票,我就不知道了。
至于大家問我本人買沒買?可以肯定地說:沒買!因為我的原則是:薦股不會買股,買股不會薦股。而且薦股時我還會提醒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span>我這里鄭重聲明,本人只是講投資的邏輯,至于你買不買、買了是賺是賠一概不負責任。
不過相對而言,我認為汽車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白銀時代,還是青銅時代,也不好說。前兩天(4月27日),中國汽車報創刊37周年之際,原來的同事給我發來了一張“創刊號”的照片。
我仔細看了一下報紙頭版的內容,1983年中國汽車工業力爭的銷量目標是20萬輛,估計當年沒有人能預測到,34年后的2017年銷量可以達到2888萬輛,增加近150倍。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我認為中國汽車階段性的年銷量已經到頂了!這一年前后,我的朋友中有不少人開始加入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我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這幾年將“過去靠運氣賺的錢,現在靠本事賠得差不多了”!由此看來,大勢不可違!
有人問我:你現在看好什么呢?我想了半天說:將來市場需求量增長可以上百倍、與當年汽車媲美的工業消費品是機器人。現在我們已開始跨入智能時代,說不定過不了太長的時間,我們許多人家里會買一個機器人,它可以幫你做飯、收拾屋子、教孩子學習、照顧老人、陪你聊天,當然,還有可能幫你開車。如果它賣一、二十萬元,你會買一個嗎?我覺得不少人會。這將是一個繼房子、車子之后的又一個十萬元級以上的家庭消費品。
我在想,將來汽車智能化可能會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將汽車變成一個“移動的機器人”,另一個是家里買的這個機器人幫你開車。
前一個,目前進展速度的更快。這不,廣汽新能源前兩天(4月27日)就推出了“下一代智能車”——埃安V,據說已將L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這標志著它向“更聰明的陪伴”這個目標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現在,汽車行業關于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是“新四化”,不過我認為其中的主角是“智能化”。因為消費者心甘情愿為它買單,其他的“三化”,大多將圍繞它來轉。如果投資大佬們看不上我前面說的上汽集團的話,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尋找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