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經歷了疫情,隨后有一大波的汽車行業相關的政策出臺,那么,這些新政策會對未來的汽車市場以及汽車金融帶來的影響,會讓整個汽車流通行業出現一個新局面。
首先是新環境。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一年的汽車產量是非常少的,從幾十萬臺到100多萬臺,而現在已經是接近3000萬臺的規模。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一個拐點,連續三年汽車市場出現整體市場規模的收縮,也就是負增長。
從1991~2020這30年,國內汽車市場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步期,高速增長期,普及前期和普及后期。到了普及后期以后會進入到飽和期。以美國來看,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基本上一直在飽和期的水平。 從目前到飽和期還有一個階段,中長期我們會踏上3000萬臺、4000萬臺的臺階,甚至更高的臺階,但是短期我們面臨著市場的調整。 汽車市場離不開金融的推動
再看三十年汽車金融發展歷程。在20世紀末,國內汽車金融從零起步,隨著中國加入WTO,關稅大幅度下調,汽車銷售價格大幅度下降,帶來了第一輪的井噴。這一輪井噴離不開汽車金融的助力。 四大商業銀行隨之開始開展汽車消費金融業務。國內汽車金融滲透率從0攀升到16%,但是由于國內缺乏征信體系和風控經驗,所以產生了大量逾期和壞賬,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四大銀行就退出了汽車消費金融。 到2004年的時候,汽車金融增速迅速下滑,金融滲透率從16%跌到2%,但那時候金融公司還沒有進場。直到2008年,汽車金融公司才真正開展業務,業務穩步上升,帶來了今天汽車金融的發展。
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五年的時間,國內汽車金融滲透率每年有3%~5%的提升,其中2015~2016年,汽車金融滲透率有近8%的提升。2020年,汽車金融滲透率預計會超過50%。 2019年汽車金融滲透率在43%左右,也就是100臺車大概有40臺是金融方式購買的。但這其中40臺車里有超過30臺車可能是用傳統的分期貸款來購買的,只有不到10臺車是融資租賃購買的。 根據預測數據,2020年汽車金融滲透率大幅提升,是由于針對疫情國內有一個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各大金融機構的KPI考核有所放寬。 同時為了拉動汽車消費,金融公司或者是銀行給出了一些低息、免息政策,甚至是降低首付款促進汽車金融的一些具體的措施,所以今天汽車市場超預期的增長和金融的推動是密不可分。
金融已經成為汽車經銷商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從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來看,金融對經銷商利潤的貢獻是21.2%,到今年上半年達到了24.2%。對比以往,2018年金融對于經經銷商的利潤貢獻只有17.3%,由此可見金融的貢獻對于經銷商盈利的貢獻是節節攀升的。 對比成熟的美國汽車市場,美國汽車市場金融的利潤貢獻是25.8%,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汽車經銷商現在已經達到了接近美國的水平。但是,美國有超過百年的汽車消費金融發展歷程,中國只有20年。未來,國內的汽車金融的發展空間在哪里,是汽車行業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手車新政對汽車金融的影響 2020年最重磅的汽車政策,就是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首先就是鼓勵報廢更新,主要是對于有條件的城市以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報廢更新。其實是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政策放緩。第三是二手車經銷的減稅政策,也就是說對于二手車經銷的增值稅由原來的全額2%征收減按0.5%征收,降幅達到了75%。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二手車是按照資產來進行管理的,在流通的時候二手車用于資產處置,所以稅收比較高。如果二手車是商品屬性,也就是車輛在進行二手車轉移登記的時候,公安部門會進行分類登記,去差別于消費者自用和經銷商用于銷售目的兩種情況。 當二手車的商品屬性確定下來,經銷商為了去銷售而采購的二手車,這個階段持有的時候就叫做商品,不再是資產,核算的時候不會說是固定資產購進,而是按照商品科目,商品購進、在庫商品、商品出庫、商品銷售這樣的會計科目按商品來處置。 這個商品的確定對于金融企業的確權就更加清晰明確了,以商品為核心對于汽車金融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也給汽車金融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經銷商可以用機動車的合格證作為一個質押品做在庫融資。 商品屬性的確立還可以使得二手車的經銷主體從原來的小而散發展到大規模經營,因為它可以更多地用銀行的資金來快速擴大規模,形成規?;膬瀯?。 另外,二手車市場的發展也是整個汽車消費的循環,一個經銷商,如果你的車輛是30天周轉一次,就比45天周轉一次的資金效率提升了15%。 所以二手車其實這個市場就是讓新車更快地周轉起來,讓那些有計劃使用8年、10年的車輛,我們3年、5年就能做處置,讓消費者再次購買,實際上會拉動新車的銷量。 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給汽車市場消費提供了更大的供給。通常買一輛新車至少需要5~7萬塊錢,但二手車市場可能會有1萬塊錢,甚至是8000塊錢的二手車,這就能讓那些低收入人群更快地擁有汽車,汽車金融服務的頻率也會更高,企業也會通過多次服務來賺取利潤。
據經銷商的生存調查數據顯示,二手車只貢獻了經銷商利潤的2.2%。對比美國汽車經銷商,二手車貢獻了13.7%的利潤。 二手車在成熟市場對于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是超出新車的,經銷商未來不管是在宏觀產業升級上還是在微觀業務結構上都需要補短板,而政策為之帶來了重要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那么,政策的調整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新局面? 盡管近三年國內新車銷量出現下滑,但是汽車保有量還是在兩位數正增長,今年年底會達到2.8億,中國會超過美國的峰值,美國是在2.65億到2.8億保有量的水平波動,它的最高點觸及到2.8億。今年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量的國家。 中國汽車的平均車齡比美國低很多,到2020年底平均車齡達到6年,對汽車后市場,特別是車險業務來也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對于汽車金融來說,除了在新車、二手車這塊可以開展金融,其實在未來后市場也可以開展金融業務。 新車、二手車要雙循環 所謂新車二手車雙循環,一個是新購和換購雙驅動,一個就是新車和二手車雙驅動。在過去十年,每年二手車交易量的增速超過新車平均10個百分點,未來幾年新車3%~5%的增速基本上已經接近飽和期增速水平,但是二手車還會以兩位數的增速繼續快速發展。 現在很多消費者還是全款購車,這是因為國內新車無論是分期付款,還是融資租賃(很多是以租代購)最終仍然是產權的轉移。最終算下來,車輛的實際年化利率可能已經是二位數甚至是更高,消費者覺得不劃算。 如果能把這個利率降低,降到跟銀行貸款利率水平接近的時候,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可以更多地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留下更多的資金去經營或者去做理財,通過理財獲得更高的收益。 目前,美國消費金融的滲透率是在85%左右,其中融資租賃的滲透率30%左右,消費信貸滲透率55%左右;國內汽車消費金融滲透率超過50%。國內的汽車金融滲透率基本上是以分期付款為主。如果說國內的直租比例只有2%~3%,算上售后回租可能也不到10%。
如果不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單方面提升分期付款的滲透率,就只能讓那些不合格、沒有條件按期還款的人員加入到金融服務的對象中,帶來更多壞賬損失。 壞賬損失也就意味著后期會收縮貸款規模。未來我們將會大規模提升直租業務規模,就是真正做使用權的轉移,這種使用權的轉移兩年或三年以后車輛返還,經過整備后可以提供給經銷商作為店面零售的批量制造的二手車。 隨著二手車商品屬性的確定,未來二手車會帶來整個汽車金融的創新,帶來真正使用權轉移的金融產品。如果用戶的月租金只是車價的1%左右,用戶10年的用車過程中用了3部新車,每部新車最長時間只用了三年左右,總費用跟購買這部新車并沒有差多少,這樣用戶可以很省心地來用車。 在以往,二手車由于商品屬性沒有確定,所以經銷商更多是做抵押融資。二手車包括分期付款其實操作難度也是比較大的,未來商品屬性確定,越來越標準化,主機廠家的融資租賃產品生產出來的這樣一些三年期、兩年期融資租賃返還的二手車。 目前國內二手車消費金融滲透率在10%左右,二手車消費金融也會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對于比較新的主機廠家的認證二手車,消費者同樣可以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來購買,這就是新政帶來的新局面。 注:本文取材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2020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上的演講